您当前位置:贵州自考网 > 农学类> 正文

贵州省自学考试《农业生态基础》章节练习题8

自学考试《农业生态基础》章节练习题:第8章
 
第八章 中国的生态农业(教材第八、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
 
中国生态农业(Chinese Ecological Agriculture):是把生态环境效益列入农业目标,并与农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协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方式。
 
二、问答题
 
1. 农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征?
 
答:农业发展总体上经历过三个阶段:(1)刀耕火种阶段。刀耕火种又称为转移农业、轮歇栽培、撂荒制等,该方法用火烧的方法清理土地,然后种植作物,经过1~3年后,撂荒闲置多年,用于恢复植被和地力,作物生产则转移到新的地段进行。刀耕火种是在人少地多、生产工具落后条件下的一种农业方式。其能够延续的关键是:a.有足够的周转的土地,能够让土地撂荒后获得良好的恢复时;b.在农业耕作阶段,采用各种方法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地肥力、平衡食品产出结构。(2)传统农业阶段。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主要是指依赖本地投入,主要使用人力、蓄力,农耕地块不再经常转移的固定农业。传统农业最重要的挑战是对农田土壤肥力的维持。在东方和西方,根据各国的本国国情采用不同的策略以迎接挑战。在传统农业阶段,由于社会的发展还处于农业社会或者工业化初期,农业投入基本依赖当地的人力、蓄力和周围的生物资源和水土资源。通过长期的摸索和经验累积,传统农业采用了一系列方法维护土壤肥力。这些方法包括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粪便回田、堆肥制作、作物轮作、作物间作、草田轮作、休耕等方法。相对工业化农业,传统农业的产品商品率低、劳动生产率低、土地生产率低,但是相对投入的商业辅助能而言,产出效率却很高。(3)工业化农业阶段。工业化农业的最大特征是高的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工业化农业的过程使大量劳动力离开农业,投身到工业和服务业中,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避免大量开垦边际土地。工业化农业尽管以工业品的投入为标志,但是整个农业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越来越多的自然过程为人工过程所替代,越来越多的自然投入被人工投入所取代,自然界微妙复杂的关系大量被人类工业化思维的规格化、简单化和直线关系所主导。
 
2. 工业化农业(石油农业)能否按原来的路继续走下去?人们在做些什么探索?P238~244
 
答:工业化农业以工业的投入为标志,整个农业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越来越多的自然过程为人工过程所替代,越来越多的自然投入被人工投入所取代,自然界微妙复杂的关系大量被人类工业化思维的规格化、简单化和直线关系所主导。尽管农业的工业化过程仅仅一个世纪左右,但是其弊端也已经暴露无疑。作物类型和作物品种的单一化的趋向存在潜在危险。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激素等化学制品不仅可能由于流失而造成污染环境,而且在农产品中的残留会对食物安全构成威胁。工业化农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资源问题。种种逐渐暴露的弊端都说明了:工业化农业已经不能够按照原来的路继续走下去了。
 
为了克服工业化农业的弊端,人们在两个方向上探讨。一个方向是对现有农业技术的改进。例如,通过制造能够缓慢释放的缓释肥、能够控制释放速度的控释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等,减少化肥的流失,提高养分利用率。在农药方面越来越重视发展高效低毒农药、生物源农药等。精确农业被提出来改善农业机械的粗放和浪费问题。通过系统准确定位、实况快速测定、操作精确控制来进行肥、药、水的施用。另外一个克服工业化农业弊端的方向是革命性的,试图寻找一条未来农业发展的新道路。如世界各国对未来农业进行长期的探索提出了不同的降解,包括:自然农业的探索、生态农业的探索、有机农业的探索等。
 
3.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目前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未来的农业要怎么走?
 
答:我国当代农业面临如何一方面能够继续使农产品的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另一方面还能够使生态环境的欠账能够偿还,使人民的生活条件能够逐步改善,使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协调我国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面临巨大挑战。
 
我国的幅员广,多种农业形式同时存在,但是总体上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化肥、农药、农机的投入正处在快速增长期。
 
显然,我国的农业不能够走工业化农业的老路,在一个人口密度大,资源相对匮乏、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国家,未来满足社会发展对农业产出的要求、农民经济富足的要求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需要通过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 中国生态农业的特点有哪些?P252~254、277
 
答:中国生态农业的特点包括有:我国的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刚开始工业化过程是提出来的,因此不一概地反对使用化肥、农药,二是强调注意克服化肥农药的负面影响。我国农业的经营大多数本来就是小型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扩大农业的经营规模,因此不认为生态农业仅仅适用于小型农场,相反,鼓励扩大生态农业的经营规模。我国的生态农业鼓励减少对输入能源和养分的过度依赖,重视内部的循环利用过程,但是又充分认识到,在人多地少的国度,要满足农业产出的巨大需求,光靠内部循环是不足够的,因此不反对适当的投入。我国的生态农业是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其目标正是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另外,生态技术体系的发展已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农林牧副渔的灵活搭配、有效连接和高效转化,使得因地制宜建立“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各种生态农业模式成为可能。

5. 中国生态农业有哪些技术体系?各有什么特点?(第十章)
 
答:中国生态农业的技术体系及其特点:(1) 缓解生态制约的技术体系。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的生态农业在广泛的实践中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模式和技术。针对干旱、盐碱、低洼水涝等不利条件,采用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模式与技术体系缓解这些生态制约因素。这些模式与技术体系已经成功地用于缓解水资源短缺、治理华南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华北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防止西北沙漠化等方面。典型的几种缓解生态制约的模式与技术有:缓解干旱的模式与技术体系;缓解盐碱的模式与技术体系;缓解水土流失的模式与技术体系;缓解风蚀和台风危害的模式与技术体系。(2)实现循环的技术体系。生态技术体系的发展已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农林牧副渔的灵活搭配、有效连接和高效转化,使得因地制宜建立“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各种生态农业模式成为可能。实现循环的模式技术有:农田内的循环;种养之间形成的循环;农业与企业间形成的循环。(3)减少对化肥和农药依赖的技术体系。其是在生态农业的生产环节中,优先选用安全性好的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对一般常用的化肥农药必须有选择性地选用。提高使用技术,做到科学安全合理施肥用药。(4)减少激素和兽药依赖的技术体系。其是既要充分发挥兽药的作用,又要科学合理地降低兽药的用量,科学使用激素和兽药的技术。
 
6. 生态农业建设的3个主要层次是什么?各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3个层次与农业生态系统的3个调控层次有关系吗?
 
答:生态农业建设的3个主要层次:(1)第一个层次是在区域和景观水平开展生态规划。主要内容:生态农业规划涉及生物保护、资源利用、生态安全和景观美学的宏观格局。景观生态规划的核心是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生态美学原理协调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的空间关系和数量关系。生态规划也要部署重点生态工程,主要针对生态安全问题,安排自然保护区、防风固沙植被、沿海防护林带、低洼地防洪排涝、盐碱防治等关键工程。(2)第二个层次是在生态系统范围内建立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建设是通过建立系统组分间物质循环连接,提高生态系统的资源效率和减少其对环境的压力。根据系统的范围,循环系统建设包括农田系统循环、农牧系统循环、农业加工循环、农村内部循环、城市农村循环、生物地球循环等。生态农业的循环系统建设的核心是利用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根据物质、能量和资金平衡关系,建立经济适用的循环模式。(3)第三个层次是在群落和种群及其以下的水平,利用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重建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格局。例如,以作物为核心的农业生产过程可以重建的关系就包括:作物与作物的关系;作物与昆虫的关系;作物与微生物的关系;作物与大型动物的关系;作物与草的关系;作物与树的关系。
 
生态农业建设的3个层次与农业生态系统的3个调控层次是有密切关系的。
 
7. 中国主要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哪些?试举1-2个例子加以说明。P270~295
 
答:P270 我国十大类型生态农业模式: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生态种植模式、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生态渔业模式、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设施生态农业模式、观光生态农业模式。
 
下面是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中行之有效的生态农业模式类型:(1)缓解生态制约的模式。(2)实现循环的模式。(3)减少对化肥和农药依赖的模式。(4)减少激素和兽药依赖的模式。

本文标签:贵州自考 农学类 贵州省自学考试《农业生态基础》章节练习题8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http://www.zk.gz.cn/

本文地址:http://www.zk.gz.cn/nongxue/20601.html


小编提示:添加【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即可了解2024年贵州自考政策资讯自考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成绩查询时间以及领取历年真题资料个人专属备考方案等相关信息!

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
(添加“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在线咨询报名报考等相关问题)

贵州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8888人已通过
开始测试

贵州自考便捷服务

贵州自考网考生微信交流群

贵州自考网考生微信交流群